|
||||||
|
||||||
在中非合作日益緊密的大背景下,水電十四局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憑借先進的技術與豐富的經驗,投身非洲基礎設施建設浪潮,給當地的生活帶來便捷,同時為當地技術人才培養、助力非洲可持續發展貢獻“電建力量”。 在馬達加斯加這片沃土之上,水電十四局經過近20年的深耕,“中國電建”的品牌力量早已深入人心。 測量員Eolin Methode:用勤奮和認真守護工程的“眼睛” 都說測量是工程的“眼睛”、是項目建設的“先行官”。在馬達加斯加某公路項目,有這樣一個特殊的身影:他皮膚黝黑,與中國師父并肩作戰,手中的測量儀器是他們最親密的伙伴。他,就是項目部培養的馬達加斯加當地測量員Eolin Methode(中文名:歐萊)。 “以前沒干過測量工作,入職后跟著項目部李玉榮師父學習測量技術。我現在能熟練操作全站儀、GPS定位系統,測量精度能控制在厘米級。”歐萊自信滿滿地笑著說。 幾年前,他還是個對測量技術一竅不通的年輕人。2023年11月入職后,通過項目部“師帶徒”培養計劃,他從基礎的儀器操作學起,逐步掌握了數據處理、地形測繪、工程放樣等核心技能。如今,25歲的他已能獨立完成道路施工中的測量任務,成為工地上不可或缺的技術骨干。 在30余攝氏度的高溫炙烤下,強烈的紫外線讓地表溫度更是遠超體感。盡管工作服已被汗漬浸透,歐萊和師父李玉榮卻沒有停下手中的工作。 “師父經常告訴我測量是工程的眼睛,每一個數據都要反復核對,因為它關系到工程的質量和安全,更關系到企業的榮譽。”歐萊說。 這份嚴謹的工作態度,是他從公司項目上學到的寶貴財富。 身背儀器,早出晚歸。他們白天頂著風吹日曬,測量放線;晚上在辦公室埋頭苦干,復核大量數據,繪制圖網……在這里,歐萊一干就是兩年,不僅圓滿完成了項目全長近10公里的測量工作,更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一帶一路”建設錦上添花。 余暉下,他們守護著工程的“眼睛”,正用精準的數據和不懈的努力,見證著項目一個又一個節點目標的實現。展望未來,歐萊滿懷信心。他深情地說:“我要感謝我的中國師父,感謝項目部的所有同事!”。 翻譯女達人RATOMPOHARIMANANA Louisa:用“中國好聲音”筑起新生活 在項目建設現場,機器轟鳴、人群交會。工地上,活躍著一個干練的當地女性身影——RATOMPOHARIMANANA Louisa,中文名叫作璐璐。她穿梭在施工現場,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讓溝通流暢無阻。 今年45歲的璐璐在項目部從事翻譯工作。從來沒有學過中文的她,卻成為了工地上嫻熟的語言橋梁搭建者,誰能想到她甚至連一個漢字都不認識。1997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她跟中國企業有了第一次接觸,沒有課堂,沒有課本,她的第一本教材就是耳邊響動的鮮活口語——“你好”“謝謝”……她硬是在這樣的碎片化語境中,憑一腔熱愛,以遠超常人的語言天賦,悄然練就了一口辨識度極高的普通話。 2023年項目部急需翻譯人員的消息剛傳出時,璐璐就意識到機會難得。當辦公室的工作人員看到這個自稱“不認識漢字更不會寫漢字只會講中國話”的中年大姐,帶著驚奇與些許疑慮給她面試機會時,璐璐用流利、清晰的中文表達完全打消了他們的顧慮,最終成功爭取到了翻譯崗位,加入到項目團隊。 項目翻譯工作報酬遠超璐璐之前在家鄉打工的收入。性格開朗,勤奮好學的璐璐有3個子女,當第一個月工資拿到手時讓璐璐激動不已。她第一時間趕回家中給小孩買了玩具和零食。從此,她成為這個平凡家庭不可或缺的經濟支柱。 從最初的“咿呀學語”,到如今昂首自信地走在項目施工現場準確地傳遞溝通信息,璐璐走過的每一步,腳下都閃爍著夢想實現的奇跡。這個曾經靠打零工沒有任何保障的普通中年女人,憑一副獨特的“中國好聲音”,在“一帶一路”的建設上為自己、也為家人筑起了一座幸福的港灣。 璐璐指著工服上印著的“中國水電”企業標識,笑容燦爛地說道:“這個項目干完以后,我還想跟著中國水電干!” 從拌合站的砂石中“淘金”:運轉工JUCKO RANDRIANARIVELO的蛻變 今年33歲的JUCKO RANDRIANARIVELO(中文名:巨科)幾年前的他從事臨時搬運工作,2024年1月巨科加入項目部,成為拌合站運轉工學員。先后在項目部拌合站崔毅、李明旭的傳授下學會了混凝土拌和操作技術。 “剛開始連設備按鈕對應的功能都分不清,是項目部的師傅手把手教我。”巨科回憶,兩名師父帶著他從基礎的原料配比學起,每天進行實操指導。隨著技術日益熟練,巨科從學徒成長為能獨當一面的運轉工。“現在我能獨立排查拌合站的常見故障,工資收入也提高了不少,很感謝中國師父教會我操作技術!” 拌合樓操控室屏幕上簡單的中英文標簽,師父崔毅要求巨科熟讀。在項目拌合站,巨科指著轟鳴的設備,向大家展示他嫻熟的操作技能。如今,巨科每月收入能覆蓋家庭開支。“水電十四局教會了我們改變生活的技術。”巨科說。拌合站里設備的運轉聲奏成了他提高幸福指數的序曲。 據了解,截至目前,項目部已在當地培養近20名技術工人,涵蓋拌合站運轉、機械維修、工程測量、瀝青攤鋪等多個崗位,使用當地員工近500名。不少學員像歐萊、璐璐、巨科一樣,實現了從“體力勞動者”到“技術從業者”的蛻變,成為當地基礎設施建設的中堅力量。 未來,馬達加斯加國別區域將持續加大當地技術工種的人才培養力度,豐富培訓內容與形式,在促進當地經濟發展、造福當地民生福祉的同時,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不斷向前! 測量員Eolin Methode 翻譯員RATOMPOHARIMANANA Louisa 運轉工JUCKO RANDRIANARIVELO |
||||||
【打印】
【關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