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走進位于青海省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橋頭鎮的青海省投資集團有限公司3×660兆瓦火電項目施工現場,只見塔吊林立焊花飛濺,機械轟鳴人潮奔涌,身穿不同顏色工作服、頭戴安全帽的工人們正有序地忙碌著。這里是電建核電公司參與建設的青海省投“上大壓小”火電機組項目。 百米高的主廠房宛如一片“鋼鐵森林”,遠遠望去好似海市蜃樓,“干項目有策劃、干工作有標準”的宣傳標語格外醒目。時值初秋,青海省投項目建設的豐收圖景卻已恢宏落筆。在“6346”特色黨建品牌的鼓動感召下,項目部黨員干部在“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生動實踐中,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把黨建成果轉化為項目高標準履約成果,處處升騰著“保安全,保質量,提升工效”的奮進氣息。 事雖巨,堅為必成 高原之上,想要種活一棵樹,需要先換土。樹想要種得好,就得往深里埋土。青海省投項目這棵小樹苗,想要茁壯成長,先得從培土開始。 “項目投產后年發電量達90億千瓦時,有助于滿足青海省尤其是西寧北部地區電力負荷發展需要,優化青海電網電源結構,改善區域環境空氣質量,增強社會能源綜合利用效率,提高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水平。”黨支部書記、項目部經理張慶泉介紹。順著張慶泉手指的方向,工程作業面上運輸車輛往來穿梭,全體建設者爭分奪秒搶抓工期…… 作為青海省穩經濟基本盤的重點項目,青海省投3×660兆瓦“上大壓小”火電項目是目前亞洲海拔最高、裝機容量最大的660兆瓦級火電機組工程,是高海拔、高比例燃用高堿煤的首家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也是青海電網750千伏系統最大的火電電源。項目建成后將大大優化系統電源結構,提高系統調峰能力,為新能源外送提供支撐,從而促進新能源更大規模開發,助力青海省建設新能源產業高地。 2023年7月,橋頭發電公司將原有5×12.5萬千瓦機組拆除,在原址上采用“上大壓小”模式,就地規劃擴建3×660兆瓦機組。自2023年9月項目部成立以來,承擔青海省投項目2號、3號機組建設的項目全體員工便全力奮戰在施工現場,以嚴謹認真的工作精神和精細求實的工作作風,安全、優質、高效地推進著工程建設進度,全力打造新時代“核電鐵軍”品牌形象。 道固遠,篤行可至 早上7點,青海省投項目現場已然呈現出一派熱火朝天的生產場景。電建核電公司建設者們將項目規劃分解為具象的“施工圖”,把工程節點細化為可量化的“進度表”,全力推動青海省能源外送的支撐保障電源項目藍圖落地。 項目開工伊始,青海省投項目團隊便秉持“開工即決戰、起步即沖刺”的信念,科學調配資源,精心組織施工,配備機械設備和專業人員,全體建設者斗志昂揚,全身心投入到這場與時間賽跑的工程建設中。 上下同欲者勝,同舟共濟者興。為加快項目推進,青海省投項目部建立了嚴格的施工管理體系,制定了詳細的施工計劃和時間表,將各項任務分解到每一天、每一個班組、每一個人。同時,項目部從技術、進度、質量、安全四個維度實施穿透式管理,加強現場監管,及時解決施工中出現的問題,確保各個環節有序推進。 在向“新”探索之路上,電建核電人總是步履鏗鏘。所有施工區都在分秒必爭地推進,全部作業面都在緊鑼密鼓地展開,項目建設穩步邁入了“快車道”。青海省投項目部突破性地打破了專業傳統模式的束縛,從“人、機、料、法、環”等方面開展辨識和預控,過程狀態評價、考核為手段,督促工程結算、工程簽證等工作,及時做好結算資金的到位工作。 優質工程的快速推進,離不開務實高效的管理措施。青海省投項目部建設者對照“時間表”和“路線圖”,將“不可能”變為“一定能”,讓這座世界首個高海拔摻燒高堿煤電廠拔節生長。 聚合力,未來可期 眼下,在青海省投項目黨員活動室,鮮紅的黨旗被高原的陽光映照得熠熠生輝。青海省投項目黨支部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落地落細。 輕輕翻開幾本黨員學習記錄簿,上面密密麻麻地記錄了青海省投項目黨支部在召開黨員大會、組織生活會以及開展主題黨日、民主評議等活動的情況。 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釘釘子精神”已成為青海省投項目黨員干部的生動注腳。在電建核電公司黨委的堅強領導下,青海省投醒目黨支部在項目一線加載“黨建+”模式,將黨建工作融入施工生產工作,科學安排調度,加強過程管控,在保證工程安全質量前提下,黨員帶頭,以人為本,配備保暖物資及防高反藥品,以黨員示范崗為“點”、黨員突擊隊為“線”、黨員責任區為“面”,采取“傳幫帶”和重點幫扶等措施,組織黨員當先鋒、樹旗幟,攻堅項目難點,敢啃硬骨頭,讓黨旗始終飄揚在施工一線,凝聚起工程建設的強大合力。 在“雙碳”目標的指引下,青海省投項目猶如一顆高原的璀璨的明珠,正成為西北地區能源革命的縮影。當青藏高原懷抱里的豐富的資源轉化為清潔電力,電建核電人的實踐充分證明:綠色發展必將雪域高原書寫最動人的時代答卷。 |
|||||
【打印】
【關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