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8月19日,《人民日報》頭版刊載文章《踐行“兩山”理念 讓河湖水長清》,文中點贊了白洋淀生態修復治理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并高度肯定水生態環境系統治理、綜合治理的必要性。 文章指出,以往水環境治理思路存在“重末端治理、輕源頭防控”問題,容易出現‘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現象,沒有將流域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很多水環境問題根子都在岸上;白洋淀生態修復治理是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的重要內容,當地堅持系統治理,通過外源管控減少輸入性污染,建設府河、孝義河等入淀河流河口功能性濕地,取締非法入河、入淀排污口,同時通過內源治理開展生態清淤,使白洋淀水質從劣Ⅴ類上升至Ⅲ類,進入良好湖泊行列。 在近年治水實踐中,電建生態公司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實際行動助力生態文明建設,在全國率先采取“流域統籌 系統治理”治水理念,打破了傳統“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九龍治水模式,在全國范圍實施了一大批水環境治理和水生態修復樣板工程。2019年以來,電建生態公司牽頭在雄安新區實施了府河河口濕地水質凈化工程、府河新區段河道綜合治理項目、藻苲淀退耕還淀生態濕地恢復工程一期施工項目、藻苲淀水系疏通工程、白洋淀清淤擴大試點工程等,深度參與白洋淀修復治理。其中,府河河口濕地水質凈化工程是目前華北地區規模最大的功能性人工濕地,工程采用“前置沉淀生態塘+潛流濕地+水生植物塘”的近自然水質凈化工藝,有效凈化入淀水質,助力白洋淀水質改善。同時,電建人通過退耕還淀還濕、河道疏浚、污染魚塘治理等一系列措施,有效改善淀區水動力條件和濕地生態系統。 在電建人的努力下,“華北明珠”重現光彩,白洋淀生態持續向好,越來越多的鳥類在此安家落戶。2020年,府河河口濕地水質凈化工程獲批成為雄安新區首個河北省生態環境教育基地;2021年,作為“十三五”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的典型示范工程,受邀亮相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是專項展品中唯一生態類單體示范工程。一幅關于“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的美麗生態畫卷正在雄安新區徐徐展開。 報道鏈接:https://paper.people.com.cn/rmrb/pc/content/202508/19/content_30097032.html |
|||||
【打印】
【關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