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寧夏中衛,騰格里沙漠東南部,長風卷沙,吟唱著千年絲路的蒼茫。驅車深入,四野唯有遼闊與荒涼。顛簸輾轉,不知越過多少山梁與溝壑——直至一片湛藍的“海洋”在烈日下熠熠生輝,終于觸到綠色的溫度。 這里就是寧夏電投永利(中衛)300萬千瓦光伏基地項目,國內單體最大的光伏項目,由中國電建集團北京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院)EPC總承包。嶄新的藍色光海于荒漠中鋪展,近千個發電單元在海拔1800米的沙丘間拔節生長。光轉化為電,跨越山海,點亮萬家燈火。綠電重塑自然,古老的絲綢之路上,清潔能源正奏響新的駝鈴。 倉儲管理:1+1>2 在中衛項目倉儲基地,提貨車輛駛入堆場,如同進入“露天超市”。各類物資分門別類、整齊碼放、標識清晰。提貨人員手持領料單,由廠家和北京院工作人員共同核對后直接裝車。全程流暢清晰、無需等待,滿載貨車隨即離開,完成高效、準確地“一站式”取貨。 這是中衛項目創新性打造的倉儲管理模式。該模式由項目部與廠家協同管理、共同操作,實現優勢互補,旨在有效管控建設成本,聚焦物資管理關鍵環節,著力解決以往設備物資發放不成套、易丟失等痛點。通過科學化、規范化管理,不僅顯著提升了物資調配效率,降低物料丟失和浪費風險,也保障了工程建設整體進度。 那么,這一模式具體是如何運行的呢?所有進場物資設備首先在倉儲基地分類擺放、登記入庫。提貨方進入堆場后,列明所需領取的型號與套數,由廠家代表和項目部共同簽字確認后方可出貨,再進行現場清點領料,“全程實現碼頭式高效作業。項目高峰期,四臺吊車同時運轉,自卸貨至取貨形成無縫銜接。” 北京院工程建設公司副總經理、中衛項目經理馬慶介紹。 此外,堆場將車輛出入口分設不同方向,完成取貨的車輛可直接駛離,既形成管理閉環,又節約用地,有效避免場內逆行和擁堵。據了解,僅光伏支架就包含四種型式,每種由28-30個鋼構件組成,管理難度極大。如今在“超市化”倉儲模式下,提貨就像選購商品——找到對應貨架、直接提貨,極大提升領料準確性與便捷性。同時,在分包方完成領料后,總包與供應方才算完成物料貨權交割。 “在這一協同機制下,項目部可借助廠家資源參與材料分配,減少自身人員投入;廠家通過協助倉儲管理,也能及時掌握材料到場與發放情況,實現快速補貨。最終,雙方形成合力,達成1+1>2的管控效果。”項目副經理楊鑫介紹。 優化管理破解建設難題 在中衛項目現場,有一個獨特細節:每組光伏支架上都貼有一個專屬二維碼。項目經理王想來介紹,掃描二維碼即可清晰獲取該作業面的完整信息——包括施工班組、設計圖紙、安裝交付時間等具體內容。這是項目強化管理創新的重要舉措。通過二維碼信息,項目部不僅能實時掌控各片區施工進度與質量,獲取全面真實的數據,也為后續項目管理提供了有效依據。 行走在項目現場,一塊“支架安裝觀摩區”牌子引起了大家的注意,“為保證光伏支架安裝質量,項目部要求各施工隊伍在支架安裝施工開始前,先進行支架樣板安裝施工,經驗收合格后方可正常進行施工。”馬慶說。 在現場設立組串安裝觀摩區,組織各家施工隊伍現場觀摩學習,提高各施工隊伍的支架安裝施工質量,“有了樣板示范,為我們后續安裝驗收提供了標準,也為提升安裝質量一次合格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施工單位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 為項目裝上“智慧大腦” 站在項目地塊最高處的“觀景臺”俯瞰,四周的光伏板宛如一片壯闊的“藍色海洋”,不禁感慨項目之龐大。“占地12.8萬畝,約850萬平方米,即使開著車走完每個光伏方陣,也需要10天左右的時間。”項目經理王想來說。 作為國內單體容量最大的光伏基地項目,中衛項目在施工高峰期投入人力上萬人,開辟作業面近百余個。如何對如此分散、龐大的建設區塊進行實時、高效的管理,成為擺在項目部面前的巨大挑戰。 為此,項目部聯合公司數智院,共同打造了中衛數字化建設平臺,通過數字技術為項目精細化管理賦能。 “平臺融合了離線打卡、實時看板、環境預警與智能設備管理等多項功能,為我們項目建設裝上了智慧大腦。”項目副經理陳仲達介紹。 比如,“離線打卡+自動同步”功能,精準解決了光伏項目地處偏遠、網絡覆蓋差、區域廣闊的核心痛點。不依賴實時網絡,確保任何地點、任何時間都能可靠打卡。保障了極端環境下考勤數據的完整性和及時性,是管理大規模、分散施工隊伍的基礎。 在平臺的進度看板上,可以自動獲取每日施工數據,按工序、場區、標段、項目等多個維度進行統計分析,以圖表形式量化展示每日、每周、每月的實際進度,并進行橫向排名。“可以幫助各單位直觀掌握自身及他方進度情況,及時發現偏差并制定糾偏措施,保障項目整體進度可控、有序推進。”陳仲達說。 同時,平臺可結合現場部署的環境監測設備,實時采集溫度、濕度、大氣壓、風速、風力、風向、PM2.5、PM10、TSP等關鍵參數,一旦出現異常數據立即啟動預警機制,并實現處置過程閉環管理,為綠色施工和安全作業提供有力保障。 此外,借助平臺可以梳理現場光伏設備組成情況,并結合施工進度,提供成套設備監控功能。通過分析各配件的庫存數據及在途數據,輔助管理者全面掌握可安裝設備資源,提升設備安裝與管理效率。 夜深了,中衛項目部辦公區依然燈火通明,是這些建設者的辛勤付出與堅守,換來了萬家燈火。從一束微光到一度電流,從一度電流到燈火漫卷的萬里山河,在這片寂寥的沙海深處,追光者的身影,用最平凡的日夜,織就了最為璀璨的人間星河。 |
||||
【打印】
【關閉】
|
||||
|